分类: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:2025-07-23 浏览量:7
选择PAG淬火液的浓度需综合考虑材料特性、工件形状、淬火要求以及冷却速度需求。以下是详细的浓度选择指南:
1. 浓度选择的核心原则
- 浓度越高,冷却速度越慢(聚合物膜更厚,抑制蒸汽膜阶段)。
- 浓度越低,冷却速度越快(接近水的冷却特性)。
- 目标:在确保足够硬度的前提下,最小化变形和开裂风险。
2. 按材料类型选择浓度
| 材料类别 | 推荐浓度 | 说明 |
|--|--|--|
| 低碳钢、低合金钢 | 5%~10% | 需较快冷却以保证硬度(如20Cr、20CrMnTi)。 |
| 中碳钢、中合金钢 | 10%~15% | 平衡冷却速度(如45钢、40Cr、42CrMo)。 |
| 高碳钢、高合金钢 | 15%~25% | 需缓慢冷却防止开裂(如GCr15、T8、H13模具钢)。 |
| 铸铁 | 15%~20% | 避免因冷速过快导致裂纹。 |
| 铝合金 | 不适用 | PAG液通常不用于铝淬火(多用清水或专用聚合物淬火液)。 |
3. 按工件形状与尺寸选择
| 工件特征 | 浓度调整建议 |
|--|--|
| 简单形状(轴、块) | 可降低浓度(如10%~15%),加快冷却。 |
| 复杂形状(齿轮、薄壁) | 提高浓度(如20%~30%),减缓冷却,减少变形/开裂。 |
| 大截面工件 | 适当提高浓度(如15%~20%),避免心部冷速不足导致硬度不足。 |
| 小件或薄件 | 降低浓度(如5%~10%),防止因冷速过快而开裂。 |
4. 按淬火工艺要求选择
- 要求高硬度(如HRC>50):选择较低浓度(5%~15%),确保冷速足够。
- 要求低应力/小变形(如精密齿轮):选择较高浓度(20%~30%),抑制蒸汽膜阶段。
- 感应淬火:常用10%~20%,兼顾表面硬度和基体韧性。
5. 环境与设备因素
- 槽液温度:
- 若槽液温度高(>40℃),需提高浓度1%~2%补偿冷却能力下降(因逆溶性减弱)。
- 搅拌强度:
- 强烈搅拌可降低有效浓度(冷速加快),需适当提高浓度5%~10%。
6. 浓度调整的实操步骤
1. 初选浓度:根据材料/工件查上表确定初始浓度(如42CrMo齿轮选15%)。
2. 试淬验证:
- 检测硬度、金相组织、变形量。
- 硬度不足 → 降低浓度;开裂 → 提高浓度。
3. 微调优化:每次调整浓度±2%~3%,直至达到理想效果。
7. 常见问题与解决
- 问题1:浓度检测不准?
- 原因:折光仪未校正温度或污染。
- 解决:用标准液校准,检测前过滤样品。
- 问题2:浓度波动大?
- 原因:水分蒸发或工件带出液过多。
- 解决:定期补水并用折光仪监控,安装带出液回收系统。
总结
PAG淬火液的浓度选择需“材料+形状+工艺”三方权衡,初始参考标准范围后,必须通过试验验证优化。关键点:
1. 高淬透性材料/复杂件 → 高浓度。
2. 简单件/低合金钢 → 低浓度。
3. 动态调整:根据硬度、变形、环境实时修正。
建议保存厂家提供的冷却曲线图,结合实测数据建立专属工艺数据库。
上一篇:厌氧胶的分类
下一篇:没有了!